過完暑假,又有一批小朋友要背起小書包走進幼兒園/小學,開始體驗全新的生活。但與此同時,家長們卻為此犯起了愁: “不知道如何向普校老師介紹自己的孩子?!?/em> “擔心孩子聽不懂老師指令,怎么辦呀?” “是不是把孩子送進普通學校多和正常小朋友接觸,孩子自然而然就進步了?” 融合教育,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。今天,我們總結了家長最關心、最經常問及的幾個問題,并給出了詳細的解答。
01 什么是融合教育? 對于融合教育,很多家長容易陷入一個誤區,認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或小學,讓孩子與普通兒童在一起就是“融合”了。 其實不然,融合教育是讓特殊兒童回歸主流的基本理論,目標是創造一切條件,讓特殊兒童無限接近同齡人,不是從形式上和同齡人在一起,而是從本質上,如語言表達、認知能力、大運動、社會交往等方面無限接近普通兒童,這才是“真正的融合”。 △圖源網絡,侵刪 今年年初,教育部等部門發布的《“十四五”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》(以下簡稱《計劃》)提出了到2025年高質量特殊教育體系初步建立的主要目標。普及程度顯著提高,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7%;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,特殊教育經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,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,專業水平、待遇保障進一步提升。同時,《計劃》還明確了三大任務舉措,其中一項內容為推進融合教育,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質量,推動普通教育、職業教育、醫療康復及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進一步深度融合,推動結對幫扶共建、集團化融合辦學,研制義務教育階段融合教育教學指南,開展融合教育示范區示范校創建,完善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,促進普特融合高質量發展。
對于普通兒童,融合教育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平等、尊重、接納、包容的思想,同時培養了他們善良、友愛、同理他人,樂于助人等優秀品質,也為他們成年后對多元化世界的理解包容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,是讓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相互成就的”雙贏“教育模式。 02 什么樣的兒童可以融合?
對于特殊兒童,他需要具備以下條件,才適合融合到普通學校。 ①具備恰當的行為表現和一定的溝通表達能力 首先,孩子要有靜坐聽課的能力,這是走進課堂學習的基礎。 其次,孩子要能聽懂指令并且可以給予相應的反饋,這是和老師配合學習的關鍵一步。 再次,孩子沒有較為激烈的攻擊性行為,可以融入班集體,盡量不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。 最后,當自己有需要的時候孩子能夠主動提出,學會尋求同伴或者老師的幫助。 此外,語言表達能力也是走進學校的必備條件之一,家長在準備入校之前一定要訓練好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。 △圖源網絡,侵刪
②具備基本的情緒管理能力 在一個集體里面生活,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愉快或者不適應的情況,所以,孩子要具備基本的情緒管理能力,不能頻繁的出現情緒行為問題,影響到班級的正常學習生活。如果孩子對特殊的聲音或者事情過度敏感的話,家長一定要提前告知老師,并且向老師提供相應的解決辦法。 ③具備簡單的生活適應能力 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很長,所以必須具備一定的生活適應能力。最簡單的,如可以獨立如廁,穿脫衣服;稍微難一些的,如整理書桌,拿水杯喝水,午飯可以獨立進食等生活技能都需要提前在家練習好。這些都是孩子在學校生活必備的技能。 03 如何選擇融合學校?
在選擇學校時,家長既要知道孩子和自己的需求,也要了解學校的情況。 ①選學校就是選校長,校長的理念決定一所學校的整體氛圍。比如有的校長對于融合教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同感,學校的接納程度就好。 ②并不是每一個能接納特殊兒童進入的學校都能成為融合學校,也不是每一位普教老師都能勝任兒童的融合老師角色。對于特殊兒童來說,需要配備專門的陪讀、巡回輔助老師進行陪讀、輔導、記錄分析,還需要學校及普通兒童無論在形式上還是思想上都能接納特殊兒童。 ③是否有資源教室和資源教師并不是必選項,因為有這兩項的學校數量很少。還需要注意的是,資源教室只是一間教室,需要有專業的人用(比如資源教師、影子老師、支持教師等)才能發揮其作用,否則它只是一間有些器材和教具的空教室而已。
04 進入學校融合,家長該如何配合學校?
①在孩子進入學校前,家長要先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、人文環境、老師對于孤獨癥兒童的理解或態度。同時,對與孩子的真實情況建議家長如實告知幼兒園老師,或告知老師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,以及面對問題時,老師需要協助的解決方法。 △圖源網絡,侵刪
②在就讀過程中,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動態,分階段和老師溝通,了解孩子當下的進展與困難,實時分享孩子在家的表現和能力。老師從教育者的角度,他能夠看到更多的問題,并提出很好的建議,家長與老師一起總結孩子各方面的情況,梳理今后努力的方向。 ③客觀地看待孩子的發展,對孩子保持適當、合理的期待。制定屬于孤獨癥孩子的學習目標,不再強求孩子學會,可以轉移學習的要求,比如將重點轉移到應用已經會的知識解決問題上,轉移到生活能力、交往能力和社會經驗的學習上。 ④為避免孩子情緒問題,每天在孩子上學前,要查清楚課程表,仔細閱讀老師在群里的通知,為孩子帶齊當天需要的書本、文具、作業本等物品,不能有一點遺漏,并且叮囑孩子牢記。 ⑤在進學校前,家長自己也可以通過網站學習一些干預的知識與方法,對于判別機構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,以及做好家庭干預都是很有幫助的??梢缘脑捈尤胍恍┙涣髌脚_,共同探討自我學習和孩子的訓練技巧和方法,分享經驗,相互學習和鼓勵,隨著孩子的成長提高自己對孩子相應的支持能力,給予更科學的陪伴。 ⑥入學不代表干預的結束,而是新的干預階段的開始。家長要保持對孩子的繼續干預,不放松,才能起到更好的康復效果。